【媒體來做客】攫取生命的漣漪



     「待在同一個環境,並願意花時間去等待,你會發現很多平常沒注意到的事情。」安哲毅導演笑著說道,而這道理在導演大學四年級那年拍攝短片「生活的距離」時便領悟了。





         安導演曾經參與伊甸基金會的「象圈計畫」,他為偏遠地區的孩童拍攝紀錄片,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屏東縣的來義鄉只有小學,國中之後只有和大家一起包遊覽車去上學,但在這樣的鄉鎮卻有著十幾家網咖,而鄉裡面多是隔代教養。也因此媽媽們組成愛心巡守隊,只要到了晚上11點便會去網咖把孩子帶出來,不只關心自己家的孩子,而是為整個鄉的孩子好。
  
         對於安導演來說,創作又該如何去定義呢?導演思索了一下,說道:「創作可以很有趣的,因為你要去創作一個劇本,所以你不可以無知、有刻板印象的,你必須去做很多功課。」並從中理解到了很多事,自己也許認同也或許不認同,無論如何那都是成長的學習。 

         在安導演拍過的紀錄片當中,有一個家庭尤其令他印象深刻,爸爸吸毒入獄,只剩下雙眼失明的阿嬤要撫養孫女,阿嬤為了幫孩子煮飯,手上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燙傷,在這樣弱勢的環境中,我們怎麼可以要求孩子能健全長大呢?!

         接著導演淡淡的說道:「任何一個生命都有值得攫取的片段。」過去會認為監獄教受刑人一技之長,是為了讓他們在進入社會時得以謀生,但是我們卻忽略了現實面,當他出獄後,他之前的朋友很可能會介紹他輕鬆卻不法的獲利行為,如果意志力不夠堅定很容易就走偏。  

         自從看了一場由彰化監獄受刑人所組成的神鼓隊表演後,導演發現他們即便手銬腳鐐只有表演時才能卸下,可是他們在打鼓的神情,卻已經不一樣了。也因此開啟了王小棣導演和安哲毅導演拍攝「刺蝟男孩」的熱情。

          節目尾聲,談到很多人都說家裡沒有電視,是因為台灣的節目內容實在太糟糕了,不過安導演卻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電視反而能深入每個家庭,如果我們能把電視節目做好,那改變的力量將是不容小覷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