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來做客】成為能獨立思考的公民



       今天節目很榮幸的邀請到世新大學新聞學系的余陽洲老師到節目來,與各位聽眾分享他這十幾年媒體識讀教育裡的點滴與精華,盼能協助的閱聽眾在「媒體識讀」的能力上建立初步認識與了解!



        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很少人能置身於媒體的影響力之外,尤其是生活在這富足、自由寶島裡的我們!也許您會問:什麼是「媒體」?媒體可以是一份報紙、一部電視節目、一本雜誌、一場電影…等等,它們在有形無形中,以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將想灌輸給您的訊息放置其中,若此時閱聽眾不具備一定的「媒體識讀」能力,就容易對於媒體內容亦步亦趨、被牽著鼻子走!



        余陽洲老師是台灣「媒體素養」教育的倡議者,同時也是《批判的媒體識讀》一書的作者群之一,不論在高等教育、國中小,甚至社區大學都有許多的推廣經驗,老師認為,每個人都脫離不了媒體,但在這商業導向的媒體環境裡,若不具備識讀能力,對於媒體傳送的訊息言聽計從,是危險的!

        會讓老師對於媒體素養教育這領域有如此大的啟發與體悟來自1993年在美國求學時期,老布希進軍巴拿馬,並蠻橫的將其元首抓走一事,卻因為美國錄製的「入侵巴拿馬」影帶,世界將其視為英雄,尤其是深受西方媒體影響的台灣,更將美國比為正義的化身,美國人運用媒體為大家畫了一個世界圖像,令老師更加確定了媒體識讀教育的重要性!


        究竟什麼是「媒體識讀」呢?余老師為其下了一段言簡意賅的註釋:
 「支持媒體的真,推廣媒體的善,欣賞媒體的美,而非要受制或附和媒體的邪惡、虛假或者醜陋,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發揮自主性的公民,而非僅僅是閱聽人。」
        也就是說媒體識讀的學習可以透過紙筆、畫畫、投書,可以是一棵大樹下、一個肥皂箱的公共討論,它並不需要相對高的門檻技術,如拍攝劇情短片等,它只需讓每個人把自己心裡的想法、意見和情感表達出來,與他人交流!

        從2010年開始,教育部在國中小推廣媒體識讀教育計劃,然而許多校園卻將重心放在拍攝技術上頭,令身為推廣人之一的余陽洲老師十分憂心,他認為:「會拍片並不代表擁有識讀的能力,它確實是媒體素養教育的一種方式,然而這一種耗時耗金錢的奢華學習。」
        他呼籲大家,莫忘初衷,而非一味的趕流行、附和拍攝紀錄片和微電影風潮,媒體識讀教育的終極目標並非成為一個大導演或者影音產製工作者,而是人人都有發聲的權利、擁有檢視自身媒體的能力!


─相關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