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來做客】春風廣被 芳騰桃李




    「教育從來不是我第一志願」這句話從大豐國小李春芳校長口中吐露出來,不免讓人有些詫異。從小在鐵工廠長大的孩子,因為家庭因素無法讀自己喜愛的科系,卻意外以第二名的高分考上新竹師專,也注定了李校長走上教育這一條路,無怨無悔、全心付出。




        過去在大豐國小擔任事務組長時,李校長同時兼任幼童軍團長、國樂團指揮、家長會幹事、夜補校老師等共五個職位,經常忙到凌晨才就寢,但是校長不以為苦,他認為多做多得,只要肯努力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做自己的事情是本份、做別人的事情是練功夫。」完全不懂五線譜的李校長在就讀新竹師專時參加國樂社,學習樂理、人際社交,也奠定了之後的工作態度。

        春芳校長先前任教的興南國小是為衛生署國健康局菸害防治的中心學校,「為什麼抽菸會變成長大的形象、帥氣的表徵?」李校長分析「這些都是孩子從身旁大人跟媒體上所學到的。」李校長觀察到不僅抽煙年齡下降,近年來女權意識上漲,就連女性也開始抽菸。有鑑於此,興南國小透過班級實驗、朝會時間及電視牆播放影片做觀念宣導,李校長甚至帶領校內老師進行教案研發及執行,致力於推動菸害中的媒體識讀,讓孩子體驗到菸是毒而不是帥氣!


        此外,  春芳校長現在服務的大豐國小,同時也是國際文教中心的文山分區,校內新移民之子比例佔有15%,夜晚的補校課程也有五分之四以上是新住民媽媽,以便讓他們更快融入台灣,但李校長也強調「融入並不是稀釋消化他們,而是在母國文化被尊重之下學到台灣的生活技巧!」

      在台灣,女性普遍是離開原生家庭到另一個家庭默默付出,李校長同理其心,將他對於台灣女性感佩的辛勞與勇氣轉移到新住民媽媽身上。在一個因緣之下,第一屆的「師生手牽手  搖向外婆橋」計劃找上李校長,一個三位一體的計劃,讓老師跟著新住民家庭回到外婆家,翻轉身份,新住民媽媽變成精通台灣話與母國語言的翻譯老師,而台灣老師體驗新住民媽媽初來乍到台灣時的感受!
      這個由四方報發想、誠致教育基金會提供贊助的計劃,當時在招募上卻遇到困難,許多老師對東南亞興趣缺缺,就連新住民媽媽要回家一趟,也得經過公司甚至是家庭成員的同意才能回娘家。這些難題李校長一一克服,親自找老師、拜訪家長,才成就了第一屆的外婆橋。

身穿印尼傳統服飾的李春芳校長(右1)與跟著新住民小朋友(前排)回越南的鄭秀麗老師(後排左1)合影。 (圖/台灣立報)



       李校長回憶起自己的求學歷程,只因為段考差三分滿分,即使考第一名也被媽媽打,校長坦言「我從小就很討厭讀書,尤其是教科書,覺得讀書只是為了媽媽。」在教職多年,如今他能理解當時媽媽恨鐵不成鋼的做法,但同時李校長更呼籲家長:「孩子有他的優勢能力,我們要欣賞孩子的優勢能力,而不是以他不會的能力去羞辱他、責備他。」千萬不要以考試分數作為評斷孩子的標準。


    「人生最快樂是與孩子的人生產生交集」李校長談起任教讓他驕傲的是「當老師的時候,成為孩子信任跟依賴的對象!」教師節將至,校長也在節目的尾聲一一感謝生命旅程中所有的老師,春芳校長認為「教育是讓孩子對事物保有好奇心,對工作事物沒有尊卑貴賤之分」,在這過程中確立孩子的正向價值跟樂觀的人生觀,而價值觀的最根本—「尊重自己、尊重身命、尊重他人」由春芳校長殷切的談話中,可見他對教育工作無限的熱誠與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